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资讯 > 食品安全管理

“塑料大米”谣言的真相
来源: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

   塑料大米

    随着中国老百姓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自身或者其它利益,开始在网络制造谣言,种种食品安全事件开始流传于网络,其中就出现“塑料大米谣言”,其实“塑料大米”是一个传了很久的谣言


2011年


国内外社交媒体出现类似塑料大米在中国被製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塑料大米”并非被当做食物。


2015年


网上出现“塑料大米”的另一个版本“棉花大米”,该谣言称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随后被媒体辟谣称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不会是真棉花,因为棉花熔化后会像泥巴一样毫无柔韧性,无法拉丝切粒。


2016年


10月,“塑料大米”的谣言死灰複燃,国内外媒体相继辟谣。11月,塑料加工大米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多家媒体相继就此视频进行辟谣。


2016年,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袋50公斤装的“塑料大米”,引发全球关注。12月30日,尼日利亚官方公布了沸沸扬扬的“塑料大米”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製,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


2017年


近日,“塑料大米”的谣言再度出现,过往的一些谣言文章、图片和视频在互联网上不断传播。对此,不少网民、媒体纷纷指出,这种“塑料大米”不仅很容易识破,成本还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辟谣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调查称,去年10月,环球网就报道过一则新闻:当时,美国一些媒体和社交网络上流传一段类似的虚假视频,视频还表示“为缩减成本,中国用塑料生产大米,而非种植,并将这些塑料米出口到西方国家。”


随即,美国辟谣网站“谣言粉碎机”发表文章称,“美国消费者们首先应该明白,如果买回家的大米用装东西的塑料袋做的,要吃不出来是很难的。”这家美国辟谣网站调查发现,“塑料大米”的谣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但一直到现在,在所有传谣的国家,没有证实发生过一例消费者分不清真实大米和塑料大米的情况。


此外,央视也有过类似的辟谣报道,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6年,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袋50公斤装的“塑料大米”,引发全球关注。该事件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说法大相径庭。最初有消息称,这些大米是“来自中国的塑料大米”,用以冒充大米出售给当地民众食用。不过,有媒体很快提出质疑:如果是塑料大米,那其单价是真大米的两倍,这些大米可能是为了绕来尼日利亚的进口限製而以大米面目示人的塑料原料。2016年12月30日,尼日利亚官方公布了沸沸扬扬的“塑料大米”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製,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


真相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联系到一位塑料行业人士。当他观看了网传视频后表示,这根本不是在製造什麽塑料大米,而是一个最基本的塑料造粒过程。他说,视频中所用的设备在塑料行业很常见,应该就是一台塑料造粒机。他说,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製作塑料製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


这位业内人士还提供一张类似塑料造粒机的图片,这台机器与视频中的机器几乎一模一样,有一个放置废旧塑料的入口,经过加工也会有个“出丝”的过程。


他还告诉记者,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多了,怎麽会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呢?


腾讯较真平台也指出,网上流传的“塑料大米”加工的视频,但其实视频展示的不过隻是再生塑料颗粒的加工过程,和大米八竿子打不著关系。不过,识破这则谣言,也无需知道视频里到底在做什麽。因为拿塑料颗粒“假冒”大米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根本骗不了人,比如同样泡在水泡,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商家没有可能造假还留这麽大一个破绽,这麽干纯粹是惹火上身。


那麽,类似“塑料大米”的谣言该如何识破呢?


识谣


1.凶猛的“塑料神话”,仅出自短短几分锺的手机视频,视频内容避重就轻,而且镜头前的人刻意误导观者,视频“伪打假真造谣”。


2.根据常识识破“塑料神话”并非难事。塑料薄膜和正常紫菜也非常容易区分,比如浸泡时,干紫菜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被成功泡发,相比之下,塑料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粉丝亦是如此。造假容易识破且成本高,商家绝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大多数谣言的传播机製大同小异,避免踏入认知雷区而轻信谣言,要常对接收到的热门信息保持怀疑态度。


创建时间: 2017-06-12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创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所有,如需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的文字及图片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400-678-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