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资讯 > 食品安全管理

到底什么是赤潮,对海鲜贝有何影响
来源: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贝类质量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农办渔〔2017〕39号)

    日前,福建省漳浦县等局部地区发生疑似食用受赤潮污染的紫贻贝(当地俗称青蛤、淡菜)中毒事件,部分群众出现头晕、四肢麻木症状。为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贝类质量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赤潮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引发赤潮的行为。


什么是赤潮

    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 HAB),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a686c9177f3e6709d7f7ef7e3bc79f3df9dc55bf.jpg

图片来自网络

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对海鲜贝类的影响

    有毒藻类爆发是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贝类滤食有毒藻类,极易将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富集于软体内,当超过安全限量标准时即引起食用后中毒。赤潮是夏季近海海域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隐患,不仅是紫贻贝,其他贝类同样会被殃及。


中安呼吁大家请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创建时间: 2017-06-19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创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所有,如需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的文字及图片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400-678-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