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发布春节食品消费指导(1号):《每日坚果》
来源: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
每日坚果,是近几年被大家熟知的一个概念,也被人所追捧,但是如何分辨市场上的“每日坚果”产品呢?其背后又有哪些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呢?
《每日坚果》已成为居家待客的一个主要休闲零食。洽洽、三只松鼠等品牌引爆了坚果市场,《每日坚果》的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但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几百家企业一哄而上,由于质量不一,价格也存在很大差别,国内品牌产品价位都在200元/公斤左右(按总重量计),但也发现部分电商平台上价格甚至低至33元/公斤。
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正常的竞争环境,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近期对春节期间消费量较大的食品:白酒、坚果、粉丝、速冻水饺、芝麻油、熟牛肉等食品进行深入调查后陆续发布相关消费指导。
春节食品消费指导《每日坚果》
如何分辨产品的优劣?低价《每日坚果》怎么做成的?洽洽股份质量总监汪春林这样分析:首先《每日坚果》目前都是企业自定标准,导致了坚果的品类、比重和品质就差别很大,洽洽《每日坚果》的标准中坚果仁占60%以上(核桃、腰果、巴旦木、榛子,又称为世界四大坚果品种),果干主要为进口物料,如蔓越莓、蓝莓、黑加仑葡萄干等,因此成本较高。
市场上低价产品主要原因是:
一是包装中低价品类比较多,拉低了总成本,如花生、豆类、瓜子仁等替代高价值的坚果仁如榛子、腰果、巴旦木、核桃等;
二是原料淆混产地,以次充好,如坚果仁较好的主产区为美国巴旦木、土耳其榛子、中国新疆核桃、越南腰果,果干较好的主产区为:智利蓝莓、加拿大的蔓越莓、乌兹别克斯坦黑加仑葡萄干等,如使用其他产区原料成本自然就低;
三是使用低品质原料,如使用轻度霉变、贮存时间较长(如贮存2年以上)、色泽发暗的原料;
四是由于很多企业简单混合包装(甚至手工包装),没经过分拣和杀菌处理,存在安全隐患,如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打开包装后坚果有哈败味,产品粘连结块等。
另外,针对市场上散称的坚果,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消费者直接用手接触等因素,除以上问题外,还存在易氧化哈败、微生物污染、坚果仁疲软导致口感不佳等问题。
因此提示广大消费者,选购《每日坚果》不能仅看价格,还要看品牌、坚果仁的含量、感观等,对价格明显低于行业平均价的产品更要认真比较。
创建时间: 2021-01-08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创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所有,如需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安食品安全培训网)”的文字及图片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400-678-9911